202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力提升)
本方案适用于202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专业能力提升方向,由交通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与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等企业共同制订,并经学校审定、批准实施。
主要编制人:刘彦国骨干教师、梁风云高级工程师、付成安专业群带头人、李鹏企业高级工程师等。
一、能力提升改革思路及方式
1.改革思路
本专业人才培养总课时2680课时,调整10%,共计270课时用于能力提升方向教学改革。
2.改革方式
学生通过组织面试,听取学生的职业规划,选择出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另外通过基本的专业测试,选择出能力提升方向的学生。
二、能力提升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改造与升级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开展电工综合实训、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电路焊接综合实训,使学生具有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的较高的综合能,具有能参加机电一体化技术大赛的优势,可以从事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改造与升级等工作。
三、教学管理建议
通过开放学院实训室组织学生开展电工综合实训、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电路焊接综合实训,晚自习学生技能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教师利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班级进出建议
本专业班级的学生实行动态出入机制,每学期的期末学生可以进行选择,如果学生无法适应能力提升方向的教学模式,本人提升申请院领导同意后可转入其它方向班级继续学习。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机电一体化技术(4603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职业面向及证书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就业岗位群 (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证书) |
装备制造大类 (46) |
自动化类 (4603) |
通用设备制造业 (34)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3) |
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2-02-07-04)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2-02-07-02) 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 |
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2-02-07-04)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2-02-07-02) 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 |
职业技能证:电工 1+“X”证书: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 |
表2 初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核心职业能力 |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
1.智能制造设备操作; 2.机电产品的设计; 3.机械产品工艺编制; 4.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
1.能够识读零件图纸,操作设备进行零件加工; 2.能够对机械产品、机电设备常用机械结构的设计; 3.能够分析零件产品结构,编制生产工艺流程; 4.能够安装、装配机电设备; 5.能够调试机电产品,达到工作需要。 |
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
1.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技术和方法; 2.产品生产过程管理; 3评价工艺装备; 4.检验与控制加工工艺和装备质量。 |
1.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 2.能够对机电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选型; 3.能够分析零件产品生产过程,优化工艺规程; 4.能够组织生产管理,评价工艺装备 5.能够诊断机电设备的故障并具有维修维护能力。 |
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 |
1.生产线运行维护; 2.生产线故障维修; 3.控制系统开发 ; 4.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
1.能够运行维护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 2.能够识别与维修有自动化生产线一般性故障; 3.能够对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整机进行调试、故障处理、简单编程; 4.能够开发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简单程序; 5.能够对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通信与网络连接。 |
五“课赛证”融通
1.“课赛”融通
表3 本专业“课赛”对接表
序号 |
专业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名称 |
技能竞赛主要内容 |
“课赛”融通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开课学期 |
1 |
省赛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赛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工作单元的机械拆装 2.电气接线与设计仿真 3.工作单元的编程调试 4.故障检修与系统优化 |
机械设计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第2学期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第3学期 |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第4学期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第4学期 |
2.“课证”融通
表4 本专业“课证”对接表
序号 |
本专业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1+X证书名称 |
证书主要考核内容 |
“课证”融通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开课学期 |
1
|
电工证书 (高级) |
1.电路安装与调试; 2.电机与变压器的维护; 3.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4.高低压电器安装与调试。 |
电工电子技术 |
专业基础课 |
第2学期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第3学期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
专业核心课 |
第4学期 |
2 |
CAD制图员 (高级) |
1.平面图形的绘制; 2.零件三视图的绘制; 3.典型零件图的绘制; 4.装配图的绘制。 |
机械制图 |
专业基础课 |
第2学期 |
机械CAD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第2学期 |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故障处理、运行维护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技改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改造与升级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养目标2:具有识读机械图、电气工程图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培养目标3:具有机械产品、机电设备常用机械结构的设计、制造与装配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选型、安装与调试能力;
培养目标5:具有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能力;
培养目标6:具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一般性故障识别与维修能力;
培养目标7: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整机调试、故障处理、简单编程能力;
培养目标8: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程序开发、通信与网络连接、技术改造能力;
培养目标9:具有安全防护、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
培养目标10: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培养规格1:职业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5)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技术发展洞察力;
(6)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7)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2:培养规格2:专业知识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投影原理、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
(2)掌握一种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应用,熟练地绘制一定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
(3)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一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及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二阶动态电路的概念和磁路的基本概念;
(4)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圆锥度结合,螺纹结合,键联接,圆柱齿轮等公差及直线尺寸链;
(5)掌握零件与构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连接、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机械零件的精度;
(6)掌握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基础、数控加工编程方法、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原理、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
(7)掌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并能完成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轮盘类零件的的三维数字化设计;
(8)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调试、单片机的C语言及编程调试方法;
(9)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波式和辐射式传感器、半导体式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0)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认识;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单元(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传感器、气动控制单元、执行机构、人机界面及组态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总线技术、变频器、PLC通信技术);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内容;
(11)掌握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辅助元件,液压控制元件及应用,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液压 系统的安装、使用及维护,液压伺服系统,气压传动,气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及维护。
3:培养规格3:通用能力
(1)能够具有识读机械图、电气工程图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具备具有机械产品、机电设备常用机械结构的设计、制造与装配能力;
(3)具有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选型、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能力;
(5)具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一般性故障识别与维修能力;
(6)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整机调试、故障处理、简单编程能力;
(7)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程序开发、通信与网络连接、技术改造能力;
(8)具有安全防护、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培养规格4:技术技能
(1)能够使学生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装配图,并具有阅读视图和绘制工程图的能力;
(2)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熟练地绘制一定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
(3)能够对图纸中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进行解读;
(4)能够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和查阅、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5)能够根据零件工艺编制出数控程序,会操作数控机床;
(6)能够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
(7)能够在单片机环境下进行嵌入式软件的程序设计和开发;
(8)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可对传感器、变频器、伺服系统等元器件进行故障排除;
(9)能够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液压气动传动系统,并能够完成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10)具备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组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11)具备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实时编程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5:培养规格5:跨界能力
(1)具备自我激励、持续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2)具备内容迁移、方法套用的能力;
(3)具备业务分析、业务执行的能力。
6:培养规格6:创新能力
(1)具备缜密的哲学思维、精细的新技术洞察能力;
(2)具备周密的工程领导力、统筹创新能力;
(3)具备思维活跃的创客精神。
表5 培养规格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规格1 |
√ |
|
|
|
培养规格2 |
|
|
√ |
√ |
培养规格3 |
|
√ |
√ |
√ |
培养规格4 |
√ |
√ |
√ |
√ |
培养规格5 |
√ |
√ |
√ |
√ |
培养规格6 |
√ |
√ |
√ |
√ |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调研政府端、行业端、企业端的需求, 面向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岗位开展职业分析,结合各岗位标准、1+X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以及数字化产品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大赛标准,将各岗位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跨界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融入各课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设计图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党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15门,分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创新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美育、国家安全教育。
开设公共选修课20门,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节能环保等,其中“四史”必须选修1门,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门。
表6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学时/学分 |
考核 方式 |
01182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2.提升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 3.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提升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4.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 能力目标: 1.通过专题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成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 2.通过研究性学习,树立对待人生历程中各种矛盾的正确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处理办法; 3.通过课程实践,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
48/3 |
考试 |
010799 |
形势与政策 |
素质目标: 1.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 2.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知识目标: 1.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
48/1 |
考试 |
13060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素质目标: 1.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3.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知识目标: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理论成果; 2.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3.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 3.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2/2 |
考试 |
01016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素质目标: 1.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知识目标: 1.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 能力目标: 1.学生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2.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8/3 |
考试 |
010213 |
军事理论 |
素质目标: 1.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增强从军热情; 2.了解我国安全形势和国际战略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 3.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代中国军事思想本质含义及主要内容,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4.掌握现代战争的形成及其特点,了解现代战争的形态,提高学习热情; 5.了解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综合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的类型、各类和特点,增强防范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国防概述的学习,能进行国防概念、法规、建设、动员及武装力量的宣传; 2.通过国家安全的学习,能够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宣传; 3.通过军事思想的学习,能进行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体系与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宣传; 4.通过战争概念、新军事革命、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学习,能进行战争类型、战争动因、战争力量等方面的宣传; 5.通过对信息化装备概述、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的学习,能进行积极的宣传。 |
36/2 |
考查 /开卷考试 |
010008 |
高等数学 |
素质目标: 1.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学习与生产实践意识; 2.培养对数学好奇心,体验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艰辛与喜悦; 3.培养勇于创新与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体会数学对专业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不同模块,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数学基础。 2.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简史,数学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3.通过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4.掌握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处理各类数学计算与数学图象方法,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数学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基本运算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3.通过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通过数学应用问题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数学建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
48/4 |
闭卷考试 |
010201
|
英语
|
素质目标: 1.辨析中英思维差异,提升逻辑、思辨能力; 2.树立英语学习观,有效规划学习,实现终身学习; 3.对比中外文化,深化理解,树立正确三观; 4.融合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用英语讲述中国,传播中国文化; 5.塑造尊重事实、公正评价的探究性思维。 知识目标: 1.掌握必要的语音和语法知识; 2.掌握日常生活、职场相关词汇和表达; 3.了解中外历史、社会及职场等文化知识; 4.掌握不同文体语篇结构及特点; 5.掌握听力、阅读、翻译技巧及常见应用文写作规范。 能力目标: 1.听力:理解日常及职场慢速语篇,能捕捉关键信息; 2.口语:能用英语在日常与职场进行简单交流,讲述中国故事; 3.阅读:理解简单英文材料,识别语篇结构,提炼核心观点; 4.写作:能清晰表达经历和观点,能仿写职场常用应用文; 5.翻译:理解并分析简单句与复杂句,能完成日常与职场话题的英汉互译。 |
96/6 |
闭卷考试 |
010260 |
体育 |
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身体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性方面素质; 2.培养学生团队理念与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 3.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运动术语和规则; 2.学生能熟练掌握特定体育项目的基本技巧和技术; 3.学生能认识到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运动技能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2.学生掌握所学体育项目中的战术战略,提高竞赛能力; 3.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享受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培养积极的体育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
108/6 |
过程考核 |
060888 |
信息技术基础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能自觉地充分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科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数字化创新与发展素养的学生; 4.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微机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7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 的使用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能够使用多种汉字输入方法熟练地录入中文。 3.能够使用Office的主要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和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利用因特网浏览、获取各种信息及上传或下载资料。 |
48/3 |
考查/机考 |
280012 |
创新创业基础 |
素质目标: 1.使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树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意识。能根据所学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 2.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具有主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意识,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培养对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所负责任的认知,及与此相对应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团队中主动承担责任; 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具有工匠精神,以匠心筑精品。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转化创新成果;明确创业所需基本素质,理解创业团队、创业机会的内涵; 2.使学生掌握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市场分析、创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3.学生能够撰写并演示创业计划书和模拟创业; 4.使学生熟悉路演的过程,对创新创业类大赛有初步的认识。 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多种创新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创新思维障碍从而发现问题; 2.能够根据创业过程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准备工作,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搜寻并评估创业机会。能够基本掌握创业团队组建、机会发掘、市场分析、资源整合的方法; 3.能够根据不同目的完成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和优化; 4.基本能够合理规划路演过程,能够推演创业项目。 |
32/2 |
考查 |
280011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态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职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的特性,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把握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向; 2.使学生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特点;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岗位;了解自我认知的内容,掌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求职材料撰写、面试等求职的相关技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掌握职业信息搜索技能、决策技能、求职技能; 3.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
38/2 |
考查 |
120007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素质目标: 1.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好地了解自我情绪、动机和需求; 2.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积极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 3.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调整情绪与行为; 4.增强心理素质,应对未来职业和生活的挑战。 知识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基本概念与标准,掌握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掌握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基本技能; 3.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如焦虑、抑郁、自卑; 4.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掌握预防和应对方法。 能力目标: 1.树立心理健康自主意识; 2.客观评价自我,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心理压力; 3.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促进班级交流与互动,增强凝聚力; 4.培养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合作; 5.建立积极健康心态和乐观生活态度,面对人生挑战。 |
32/2 |
考查 |
002742 |
劳动教育 |
素质目标: 1.科学认识自然界——劳动——人类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2.引导大学生主动学法、懂法、用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合法劳动的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3.形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 4.提升大学生劳动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善于在自我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创新劳动,创造出彩人生。 知识目标: 1.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2.掌握合法劳动的具体要求,理解合法劳动的重要意义; 3.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4.掌握创新劳动的概念,感受创新劳动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明确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觉抵制“神创造人”等的各种错误观念和迷信思想; 2.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提高合法劳动能力; 3.掌握专业实习实训(含实验)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完成劳动实践所需的设计、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负责、安全规范的劳动习惯; 4.理解劳模故事,传承劳模精神,充分认识到创新劳动的个体价值,感受创新劳动对劳模人物成就精彩人生的价值引领。 |
16/1 |
考查 |
250112 |
美育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培养对中华优秀审美文化的热爱,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革命文化精神; 3.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鉴美,启发学生发现美、热爱美。 知识目标: 1.全面识记各类艺术基本知识;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理论知识; 2.了解各类艺术鉴赏角度与评论方法;理解并掌握中外美术、音乐、舞蹈鉴赏基本理论知识; 3.理解美的基本概念;学会辨别美与丑,了解美丑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独立观察、模仿的能力,基本了解各类专项性艺术技能; 2.实现对于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表现力的开发; 3.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 |
32/2 |
考试 |
000101 |
国家安全教育 |
素质目标: 1.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 2.学会为人正派,具有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严守法纪,坚持原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爱国精神,不断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知识目标: 1.了解国家安全概念,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性; 2.了解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理解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了解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掌握维护国土安全的基本要求; 4.了解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理解维护军事安全的基本要求; 5.了解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理解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巨大挑战; 6.了解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掌握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要求; 7.了解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掌握我国社会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8.了解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大国重器彰显国家实力。 能力目标: 1.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维护政治安全; 3.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4.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维护文化安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5.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科技发展,维护科技安全; |
16/1 |
考查 |
2.专业(技能)课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5门、专业核心课6门、专业选修(拓展)课13门及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核心课设置及要求
表7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方式 |
考核 方式 |
020231 |
机床与数控技术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3.锻炼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机床与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和维护方法,会使用数控编程软件和CAD/CAM软件; 3.了解数控机床在现代制造中的应用,掌握自动化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能力目标: 1.具备对机床进行正确调试和维护的能力,能够解决机床加工中的一些常见故障; 2.能够进行数控编程及加工操作,能够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控加工参数; 3.掌握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能够进行精度检验和改进加工质量; 4.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合作完成项目。 |
1.数控加工中常用数控系统的NC编程标准与常用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2.介绍数控加工原理、常用数控机床类型、数控加工工艺设计,NC编程基础知识; 3.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和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编程特点和操作使用方法。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020256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2.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潜力。 知识目标: 1.掌握低压电器及基本控制线路、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三菱FX系列PLC的基本编程指令、三菱PLC的步进编程指令、三菱PLC的功能指令、西门子S7-200PLC、西门子S7-300PLC、PLC网络通信等知识。 能力目标: 1.能够参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工作,解决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可对传感器、变频器、伺服系统等元器件进行故障排除。 |
1.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2.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梯形图及编程方法; 3.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安装与接线、其他类型的可编程序控制器。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闭卷考核 |
200008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技术创新; 2.提高学生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意识,具备团队协作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单片机的理论知识同单片机实训、实践相结合。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单片机环境下进行嵌入式软件的程序设计和开发; 2.具备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实时编程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3.掌握各种控制器和接口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
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 2.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 3.键盘接口显示电路,以及单片机应用实例。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020347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培养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掌握部分元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能够根据液压/气压传动系统图、正确安装系统及基本调试; 3.能够进行简单系统设计和提供排除故障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液压气动传动系统; 2.能够完成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
1.液压与气压传动概论、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泵; 2.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液压附件和一些基本的液压回路; 3.气源装置与气动元件及气动基本回路及其应用。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020264 |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培养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 2.了解动化生产线中各种元器件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能力目标: 1.具备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组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2.能够根据生产要求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开发。 |
1.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机械部件的安装; 2.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电气电路设计及接线; 3.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程序编制及调试; 4.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完成实训任务。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210346 |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 |
素质目标: 1.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 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3.锻炼自己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的基本流程; 2.掌握机械产品数字化三维建模软件使用方法; 3.掌握机械产品数字化虚拟装配的基本知识; 4.掌握机械产品数字化产品模型3D打印技能。 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使用SolidWorks实体设计软件,完成零件的三维设计能力; 2.具备熟练使用SolidWorks实体设计软件,完成零件的虚拟装配能力; 3.具备机械产品数字化产品模型3D打印的能力; 4.具备产品设计的综合能力。 |
1.创意生活—便携消毒器数字化设计与制作; 2.家用电器—多功能风扇数字化设计与制作; 3.智慧康养—陪护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作; 4.绿色再生—旧家电拆解机械爪数字化设计与制作。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说明: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机考、过程性考试、大作业等。
(2)“互联网+、人工智能”课程设置及要求
表8 “互联网+、人工智能”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方式 |
考核 方式 |
020264 |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培养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 2.了解动化生产线中各种元器件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能力目标: 1.具备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组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2.能够根据生产要求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开发。 |
1.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机械部件的安装; 2.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电气电路设计及接线; 3.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程序编制及调试; 4.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完成实训任务。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200009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素质目标: 1.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 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3.锻炼自己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特性等; 2.了解传感器的分类; 3.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能力目标: 1.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2.理解各类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性能特点,了解其应用; 3.良好的编程思路和风格。 |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2.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 3.检测技术基础; 4.温度与压力测量系统、位移与速度测量系统。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240506 |
智能制造技术 |
素质目标: 1.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 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3.培养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系统分析。为从事现代制造工程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1.掌握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最新发展趋势; 2.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分类; 3.掌握智能制造单元的设计。 能力目标: 1.能利用制造制造技术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能设计智能制造单元系统; 3.能选用智能制造单元解决问题。 |
1.智能制造技术新理论; 2.智能制造新技术的发展中趋势; 3.智能制造单元系统设计方法; 4.智能制造系统装备。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说明: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机考、过程性考试、大作业等。
(3)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四新”课程设置及要求
表9 “四新”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方式 |
考核 方式 |
210204 |
3D打印技术 |
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完本课程,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知识目标: 1.掌握基于特征的产品设计结构部件的建模方法; 2.掌握三维实体造型、建模、曲面设计打印与制造工艺; 3掌握3D打印机的参数调试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阅读分析产品快速表现图纸、产品草绘结构及产品相关零件图; 2.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空间的想象能力; 3.具备产品设计出图能力; 4.具备不同软件之间文件交换能力。 |
1.软件安装、工具箱相关应用、各类工具配套实例; 2.各类工具配套实例绘制; 3.基本特征创建(拉伸实体材料与移除编辑应用); 4.基准特征的创建; 5.进入3D打印阶段准备条件打印数据的检查与处理; 6.软件的自动修复应用,打印工艺优化(支撑、壳、填充方式的优化)。
|
理实一体化教学 |
过程考试 |
020503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
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2.养成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习惯; 3.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4.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所需的电工电子技术技能;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 PLC 控制及传感检测技术; 4.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调试、维护技术。 能力目标: 1.能制订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等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2.能读懂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结构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整理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的设计思路; 3.能进行工业机器人的开关机操作; 4.能根据控制要求编写工业机器人程序。 |
1.认识工业机器人的原理; 2.系统组成及基本功能; 3.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及手动操作; 4.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
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 |
过程考核 |
说明: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机考、过程性考试、大作业等。
(4)能力提升方向教学设置
表10-1 专周实训课程设置
专周实训课程名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前导课程 |
拟定实训地点 |
对接技能大赛 |
电工综合实训 |
32 |
2 |
第三学期 |
电工电子技术 |
实训楼4B208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电子线路焊接实训 |
32 |
2 |
第四学期 |
电工电子技术 |
实训楼4B301 |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
表10-2 专周实训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
专周实训课程名 |
教学目标 |
实训内容 |
环境条件 |
考核方式 |
210202 |
电工综合实训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 2.掌握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处理办法; 3.掌握正反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接线、检修。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读电气回路的原理图、安装图和接线图; 2.能正确分析电气回路的工作特点和性能要求; 3.能在安装面板上合理布局,按工艺要求固定电气元件; 4.能根据给定的电气回路原理图,正确安装电气电路。 |
1.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停线路装调; 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装调; 3.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装调; 4.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停控制线路装调; 5.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启动及反接制动控制线路装调。
|
配电柜实训台、电路连接实训材料 |
过程考核、 作品考核等 |
210278 |
电子线路焊接实训 |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集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爱护仪器、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的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生产问题的能。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电子线路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焊接原理、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2.了解电子线路焊接的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常见焊接问题的解决方法; 3.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常见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 1.具有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生产的工作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般能力; 2.具有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产品设计、机械零件设计能力; 3.具有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应用的一般能力。 |
1.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2.能独立完成插件焊接和贴片件焊接; 3.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4.了解贴片机、插件机、回流焊、波峰焊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
电子线路焊接实训室、焊接工具及元器件 |
过程考核、 作品考核等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课时总体分配
本专业的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部分组成,开设课程总计48门,总学时2680,其中实践学时 1714,占比 65%,公共基础课程学时678,占比为25%,选修课学时268,占比10%。
表11 课程及课时总体安排表
课程类型 |
课程 门数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占总学时比例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开设学期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必修课 |
公共基础课 |
15 |
678 |
470 |
208 |
25% |
39 |
26% |
1-4 |
专业基础课 |
5 |
272 |
108 |
164 |
10% |
17 |
12% |
1-2 |
专业核心课 |
10 |
584 |
216 |
368 |
22% |
36.5 |
25% |
2-5 |
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6 |
108 |
108 |
0 |
4% |
6 |
4% |
1-4 |
专业选修课 |
5 |
160 |
64 |
96 |
6% |
10 |
7% |
3-5 |
集中实践环节 |
7 |
878 |
0 |
878 |
32% |
33 |
22% |
1-6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6 |
4% |
1-5 |
总计 |
48 |
2680 |
966 |
1714 |
100% |
147.5 |
100% |
—— |
实践教学占总时数的比例为65% |
(公共课实践学时208 + 专业课实践学时628 + 集中实践学时878)/总学时2680 |
(二)教学环节总体安排(单位:周)
表12 教学周安排表
周数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 |
入学 教育 |
军事训练 |
理论教学、实训教学 |
考试 |
劳动 教育 |
社会 实践 |
2 |
补考 |
劳动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 |
考试 |
思政 实践 |
社会 实践 |
3 |
补考 |
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电工综合实训专周实训) |
考试 |
职业素养 实践 |
社会 实践 |
4 |
补考 |
劳动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电子线路焊接实训专周实训) |
考试 |
职业素养实践 |
5 |
补考 |
理论教学、实训教学 |
岗位实习 |
6 |
补考 |
岗位实习 |
毕业 教育 |
(三)教学进度安排
表13 教学进程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学时 |
考核方式 |
学期学时分配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必修课 |
公共基础课 |
01182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32 |
16 |
Ⅰ |
2 |
|
|
|
|
|
13060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 |
32 |
32 |
0 |
Ⅰ |
|
2 |
|
|
|
|
01016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8 |
0 |
Ⅰ |
|
|
2*8 |
2 |
|
|
010799 |
形势与政策 |
1 |
48 |
48 |
0 |
Ⅰ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010201 |
大学英语1 |
3 |
48 |
48 |
0 |
Ⅰ |
3 |
|
|
|
|
|
010202 |
大学英语2 |
3 |
48 |
48 |
0 |
Ⅰ |
|
3 |
|
|
|
|
010008 |
高等数学 |
3 |
48 |
48 |
0 |
Ⅰ |
|
3 |
|
|
|
|
060888 |
信息技术基础 |
3 |
48 |
8 |
40 |
Ⅱ |
4*12 |
|
|
|
|
|
010260 |
体育 |
6 |
108 |
8 |
100 |
Ⅱ |
2 |
2 |
2*9 |
2*9 |
|
|
010213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0 |
Ⅱ |
2*9 |
2*9 |
|
|
|
|
280012 |
创新创业基础 |
2 |
32 |
20 |
12 |
Ⅱ |
2*8 |
2*8 |
|
|
|
|
002742 |
劳动教育 |
1 |
16 |
6 |
10 |
Ⅱ |
|
2*8 |
|
|
|
|
250112 |
美育 |
2 |
32 |
16 |
16 |
Ⅰ |
|
|
2 |
|
|
|
120007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 |
32 |
32 |
0 |
Ⅱ |
2*4 |
2*4 |
2*4 |
2*4 |
|
|
280011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
2 |
38 |
24 |
14 |
Ⅱ |
2*4 |
2*4 |
2*4 |
2*4 |
2*2 |
2*1 |
000101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0 |
Ⅱ |
2*8 |
|
|
|
|
|
公共基础课总课时小计 |
39 |
678 |
470 |
208 |
—— |
—— |
—— |
—— |
—— |
—— |
—— |
专业基础课 |
200011 |
机械制图 |
3.5 |
56 |
28 |
28 |
Ⅱ |
4 |
|
|
|
|
|
210280 |
机械CAD基础 |
3.5 |
56 |
0 |
56 |
Ⅱ |
4 |
|
|
|
|
|
240069 |
电工电子技术 |
4 |
64 |
32 |
32 |
Ⅱ |
|
4 |
|
|
|
|
210281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
3 |
48 |
24 |
24 |
Ⅱ |
|
3 |
|
|
|
|
210282 |
机械设计基础 |
3 |
48 |
24 |
24 |
Ⅱ |
|
3 |
|
|
|
|
专业核心课 |
020231 |
机床与数控技术 |
4 |
64 |
32 |
32 |
Ⅰ |
|
|
4 |
|
|
|
210346 |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 |
3.5 |
56 |
0 |
56 |
Ⅰ |
|
|
4 |
|
|
|
200008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4 |
64 |
32 |
32 |
Ⅰ |
|
|
4 |
|
|
|
200009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4 |
64 |
32 |
32 |
Ⅱ |
|
|
4 |
|
|
|
210202 |
电工综合实训○ |
2 |
32 |
0 |
32 |
Ⅱ |
|
|
32*1 |
|
|
|
240081 |
Mastercam软件应用※ |
4 |
64 |
0 |
64 |
Ⅱ |
|
|
|
4 |
|
|
020256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
4 |
64 |
32 |
32 |
Ⅰ |
|
|
|
4 |
|
|
020264 |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
4 |
64 |
32 |
32 |
Ⅰ |
|
|
|
4 |
|
|
020347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4 |
64 |
32 |
32 |
Ⅰ |
|
|
|
4 |
|
|
210350 |
组态软件设计 |
3 |
48 |
24 |
24 |
Ⅱ |
|
|
|
3 |
|
|
专业必修课总课时小计 |
53.5 |
856 |
324 |
532 |
—— |
—— |
—— |
—— |
—— |
—— |
—— |
必修课周课时 |
—— |
—— |
—— |
—— |
—— |
21 |
26 |
23 |
24 |
|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240205 |
虚拟现实技术VR |
2 |
32 |
16 |
16 |
Ⅱ |
|
|
2 |
|
|
|
240127 |
模具设计 |
1 |
16 |
16 |
0 |
Ⅱ |
|
|
2*8 |
|
|
|
200001 |
金属材料热处理 |
2 |
32 |
16 |
16 |
Ⅱ |
|
|
2 |
|
|
|
240506 |
智能制造技术▲ |
2 |
32 |
16 |
16 |
Ⅱ |
|
|
2 |
|
|
|
240507 |
生产与运作管理 |
4 |
64 |
32 |
32 |
Ⅱ |
|
|
|
4 |
|
|
240508 |
3D打印技术 |
2 |
32 |
16 |
16 |
Ⅱ |
|
|
|
2 |
|
|
240509 |
数控车高级工(考证) |
1 |
16 |
0 |
16 |
Ⅱ |
|
|
|
32*1 |
|
|
020503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
2 |
32 |
16 |
16 |
Ⅱ |
|
|
|
2 |
|
|
210278 |
电子线路焊接实训○ |
2 |
32 |
0 |
32 |
Ⅱ |
|
|
|
32*1 |
|
|
210337 |
现代企业管理 |
2 |
32 |
16 |
16 |
Ⅱ |
|
|
|
|
8*4 |
|
240510 |
专业英语 |
2 |
32 |
16 |
16 |
Ⅱ |
|
|
|
|
8*4 |
|
240511 |
机电产品营销 |
2 |
32 |
16 |
16 |
Ⅱ |
|
|
|
|
8*4 |
|
240143 |
专业素质拓展 |
2 |
32 |
0 |
32 |
Ⅱ |
|
|
|
|
8*4 |
|
公共选修课课时 |
6 |
108 |
108 |
0 |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线课程,每门课程16-32学时,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门。 |
选修课总课时小计 |
15 |
268 |
172 |
96 |
—— |
—— |
—— |
—— |
—— |
—— |
—— |
注:考核方式表示:“Ⅰ”为考试课;“Ⅱ”为考查课。以※表示校企合作课程,▲表示“互联网+、人工智能”课程,☆表示专升本课,○表示专周实训课。
表1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序号 |
课程名称(实训项目) |
学分 |
周数 |
学时 |
每学期周分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入学教育 |
1 |
1 |
25 |
1 |
|
|
|
|
|
2 |
军事训练 |
2 |
2 |
112 |
2 |
|
|
|
|
|
3 |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 |
1 |
1 |
16 |
|
1 |
|
|
|
|
4 |
劳动周 |
1 |
1 |
25 |
|
|
1 |
|
|
|
5 |
职业素养实践 |
3 |
3 |
75 |
|
|
|
1 |
2 |
|
6 |
岗位实习 |
24 |
24 |
600 |
|
|
|
|
10 |
14 |
7 |
毕业教育 |
1 |
1 |
25 |
|
|
|
|
|
1 |
合计 |
33 |
33 |
878 |
3 |
1 |
1 |
1 |
12 |
15 |
注:1.《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2.《军事训练》2周112学时、《劳动周》1周25学时,属于公共基础课的实践环节。
3.岗位实习、毕业教育环节,学校统一安排,各学院组织实施。
表15 体育活动安排表
序号 |
学期 |
体育活动名称或内容 |
备注 |
1 |
第1-4学期 |
开设体育必修课,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太极拳、跳绳、踢毽子、飞盘、跆拳道、交谊舞、健美操等不少于15个项目。每节体育课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 |
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保证每天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
2 |
第5-6学期 |
开设体育选修项目 |
说明: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由二级学院组织实施,体育工作部积极配合指导。
表16 学分置换范围
序号 |
项目名称 |
可置换课程类别 |
负责部门 |
1 |
创新创业大赛 |
创新创业类课程 |
校企合作与就业处 |
2 |
创业项目孵化 |
创新创业类课程 |
校企合作与就业处 |
3 |
SYB创业培训 |
选修课 |
校企合作与就业处 |
4 |
1+“X”证书 |
课证融通课 |
校企合作与就业处 |
5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课赛融通课 |
教务处 |
6 |
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课赛融通课 |
教务处 |
7 |
退役大学生士兵 |
思政课、体育课 |
教务处 |
8 |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
通识类英语课 |
教务处 |
说明:具体参照《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学分置换管理办法》。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本专业专任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符合国家相关专业教学要求与规定,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扎实的实操技能,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科研方向稳定。能够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任务,把握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2.兼职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拥有三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有与本校教学任务相应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科研方向稳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承担课程建设。
(二)教学设施
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400平方米。2015年建立了单片机实训室、PLC实验室,实现了该专业在单片机应用技术和电气控制与PLC的实训,在此基础上又于2020年建立了机电综合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液压与气压实训室,满足学生液压与气压等教学需求。信息化条件保障应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表17 校内实习实训安排
实训室名称 |
地点 |
面积 |
工位数 |
实习实训任务 |
金工实训室 |
4-B101 |
120m2 |
45 |
数控机床加工实训、产品测量实训 |
自动控制实训室 |
4-B212 |
120m2 |
45 |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 |
液压气动实训室 |
4-B101-1 |
120m2 |
45 |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习训练 |
表18 校外实习实训安排
基地名称 |
合作企业名称 |
地点 |
岗位数 |
实习规模 (人/年) |
实习实训任务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省保定市 |
10 |
100 |
岗位实习 |
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 |
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 |
河北省石家庄市 |
10 |
40 |
岗位实习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省廊坊市 |
10 |
40 |
岗位实习 |
海尔集团公司 |
海尔集团公司 |
河北省青岛市 |
10 |
100 |
岗位实习 |
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 |
江苏省常州市 |
10 |
100 |
岗位实习 |
说明:“岗位数”为可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实践的岗位数
(三)教学资源
严格执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教材编写、出版、选用的有关规定,优先近三年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以及行业优秀教材、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严禁盗版教材进入课堂。
数字资源包括MOOC资源,或者专业相关的音视频、课件、虚拟仿真资源等,尽量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能满足教学需要。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学生全面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工作等需要,结合专业实际列举有关图书类别。
(四)教学方法
教师积极将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利用超星泛雅、智慧职教、国家教学资源库等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开展自主学习,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积极将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五)学习评价
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并嵌入增值评价分析,坚持促进发展,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不应只依靠考试成绩,而主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过程考核等,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十、毕业条件
(一)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所有纪律处分影响已经解除。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达标。
(三)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中所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60分及以上),取得147.5学分方可毕业,在总学分中,公共基础课程学分不低于 25%,选修课学分不低于 10%。,第二课堂6学分。
十一、其他说明
(一)修订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3.《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4.《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
5.《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
6. 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
7.学校《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指导性意见》
(二)附录
附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