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 正文

软件技术教研室课程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陈杰 [发表时间]:2025-03-13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软件技术教研室课程建设研讨会


软件技术教研室于3月12日开展了课程建设研讨会详细情况如下:


一、活动主要内容

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教研室主任通报当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部分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应用脱节,实践性不足;

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虚拟仿真项目)覆盖率较低;

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考核机制。

课程优化方向与任务

课程体系重构: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4)》和区域IT产业需求,增设“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低代码平台实践”等前沿课程模块。

资源建设:推动活页式教材开发、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要求每门核心课程至少配套5个以上实训案例。

产教融合:联合合作企业共建“项目化课程包”,融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

分工与进度安排

成立3个课程建设小组:

A组(基础课程组):负责编程类课程(Java/Python)内容更新,组长李某某;

B组(前沿技术组):负责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课程开发,组长张某某;

C组(实践教学组):统筹实训项目设计与校企合作资源对接,组长王某某。

时间节点:3月25日前提交课程大纲初稿,4月10日完成首轮修订。

二、讨论要点

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

王晴晴建议:引入企业认证课程(如华为ICT认证、阿里云ACA)内容,实现“课证融通”。

袁越辉: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软件测试》课程设计,增加自动化测试工具(如Selenium)教学模块。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难点

耿壮反馈:部分教师缺乏虚拟仿真项目开发经验,需组织专题培训(如Unity3D、Cocos Creator工具应用)。

曲文燕提议:建立教研室资源共享库,分类整理课件、视频、代码案例,避免重复劳动。

评价方式改革建议

全员共识:推行“过程考核+项目答辩+技能竞赛”多元评价模式,降低期末笔试占比至40%。

陈杰补充:需开发配套的在线测评系统,支持随堂测试、代码自动评阅等功能。

三、决议事项

课程建设任务落地

各小组3月18日前提交具体分工计划,明确课程负责人及协作教师。

4月1日前完成首批企业案例的课程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