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正文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作者:时间:2021-02-12点击数: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趋于物化,把追逐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和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作为奋斗目标,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社会地位和自身能力的标尺,使其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考证书、找工作上。而对社会政治参与热情不高,社会责任感有所淡化。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挑战。信息是任何国家的意识形态存在和传播的主要载体。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传播方式被打破,信息传播的畅通无阻使网络新媒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各国意识形态竞逐、宣传的新阵地。西方各国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向大学生灌输暴力色情腐朽文化思想,雇佣网络水军捏造谣言,歪曲事实,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弱化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

多元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冲击。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东西方文明和文化不断进行着碰撞,西方发达国家将经济、科技优势融入政治和文化领域,把我国广大青年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以经济合作、环境保护和社会资助等名义向我国的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隐蔽输出其意识形态,通过网络等途径,以影视广播、文学作品等为载体迎合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诉求,极力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宣扬西方的“自由”、“平等”、“人权”观念,以“普世价值”、“大众文化”等掩盖和暗含其意识形态,美化西方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受此影响,不少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乱,对“洋文化”膜拜,热衷于过洋节日、追求西化的行为方式。这就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较低,校内外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普遍淡化。

高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促进大学生全员参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了让大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到以班、团支部为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会等理论社团为辅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组织机制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保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掌握每名大学生都参与安全教育状况,加强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保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多元并存”的格局,把校园文化活动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和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动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