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资源,组织大学生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现计划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一、参与对象
学校团学骨干、“青马工程”学员带头,以团支部为主体,带动团员青年广泛参与。
二、目标要求
全面建立和巩固校地共建、组织结对的机制;每年组织不少于30%的团支部就近就便参与社区实践计划;引领团员青年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学期的日常报到类工作项目。
通过深入开展社区实践计划,引导广大青年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
三、参与方式
1.在校期间:以日常报到为主,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团员就近就便向城乡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年中心”报到,采取校地共建、支部结对、团员报到、骨干兼职等方式,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学生可按需开展线上远程工作。
2.寒署假期:以集中报到为主,以“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实地调研、兼职锻炼等社会实践。
四、工作方向
发挥学校专业特长和人力资源优势,围绕地方和基层重点工作领域,创造性培育实施工作项目。主要包括:
1.参与社区治理。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困难救助等基层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计献策、开展服务。
2.开展课后服务。围绕思想引领、兴趣培养、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等为阵地依托,常态化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3.组织社会调查。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研究课题、兴趣爱好和基层需要,访民情、察社情、知国情,有针对地开展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成果。
4.开展文体活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律、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以书法、绘画、歌曲、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5.促进基层团建。协助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开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参与基础团务、活动设计、项目实施等。
五、推进步骤
1.组织结对。各学院根据需求选择学校周边街道、社区(村),通过调研、摸排需求等方式,形成项目清单,与街道、社区(村)建立结对关系,挂牌设立社区实践基地。结对关系确立以后,学院将结对的街道、社区(村)分配给各级团支部,各学院结对的团支部数量应不少于分配表中的数量(详情见附件3),同时填写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安排表(详情见附件1),并于下周三之前发送到团委邮箱。
鼓励学院与街道、社区(村)“一对一”、团支部与社区“多对一”的方式建立结对关系,策划开展常态化服务项目,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
2.实践认证。各学院结合实际开展情况,推动学生及时在社会实践智慧管理系统完成相关录入工作。
大学生参加社区实践计划情况作为参评各项团内荣誉、推优入党和骨干选育的重要参考,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于符合志愿服务标准的工作计入志愿服务时长。
3.跟踪督促。校团委将统计汇总各学院组织实施情况(详见附件2),并对组织情况进行跟踪,确保相关活动落地见效。各单位于每学期末将工作台账报送校团委。
六、相关要求
1.强化组织保障。各学院充分认识开展社区实践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多渠道整合社会化工作资源,积极为团支部开展社区实践计划提供资源、场地、保险等保障,确保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校团委做好团区委协调对接工作,通过品牌项目立项方式支持各学院打造社区实践品牌。
2.加强宣传引导。各学院要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实践进展情况,通过团属新媒体阵地对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做法进行有效宣传,引导并影响更广泛的青年学生,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积极挖掘活动中优秀经验与好的做法,并定期向校团委报送文字、照片、视频等材料。
3.严守安全底线。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加强过程管理,依法依纪依规开展实践活动,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根据实践地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地质条件等,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附件1:“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安排
附件2:“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台账
附件3: 各学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数量分配表
共青团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2023年4月12日
上一条: 我校关于开展“以书润艺,以文沁心”世界读书日主题系列活动的通知
下一条:我校关于举办“全国大学生就业素养挑战杯”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