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理学院网站!

财经首页 返回上一级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精准对接,协同育人”:构建专业课与单招课程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文理学院职测教研室召开教研会

时间:2025-03-27   来源:    阅读:

为提高单招升学率,更好地为单招升学服务,文理学院职测教研室于2025年3月26日,在善技楼303-1,研讨了如何构建专业课与单招课程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侯亚楠主持召开,全体专业教研室教师参加。

一、明确衔接目标:以升学为导向

1.对标单招考试大纲

以单招考试大纲为依据,分析单招学生与专业课的能力梯度差异,制定分层能力标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升学能力)。

2.构建能力图谱

绘制从单招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能力发展地图”,明确各阶段课程对应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避免重复或断层。

二、课程体系设计:模块化与动态调整

1.模块化课程开发

(1)能力递进原则:单招课程侧重:基础技能+职业认知,专业课阶段侧重:专项能力+综合应用。

(2)模块化设计:课程按能力需求拆分为可组合的模块,支持灵活调整。

(3)个性化培养:针对单招生差异化设计衔接路径。

2、课程体系衔接设计

专业通识课:行业概论、职业素养、信息技术基础。

技能基础课:强化专业基础技能(如电工基础、机械制图)。

三、教学实施策略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强化理论补足,加强技能训练。

2.项目化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

3.数字化教学支持

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库,单招与专业课共享MOOC、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

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理论+线下实训),提高学习灵活性。

四、评价与质量保障

1.能力本位评价

建立“职业能力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单招到毕业的技能发展轨迹。

2.技能大赛

五、保障机制

1.师资互通

单招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定期联合教研

2.实训基地共建

总结:构建专业课与单招课程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关键在于:

精准对接:单招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避免脱节。

协同育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联动,确保培养目标落地。

动态优化: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生反馈持续调整课程。

最终实现:“招得进、学得好、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