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要求,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德法课程教学,9月10日,德法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主题研讨会。
研讨会伊始,德法教研室主任陈琛老师传达了上级关于推进“三进”工作的最新精神,并结合教研室前期教学实践,总结了“三进”工作的进展情况。她说,德法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理论知识系统、准确地融入教材,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理论生动走进课堂,最终实现理论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踊跃发言。教师宋军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观念培育”章节为例,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思想与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选取社会热点法治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参与度。教师高子涵围绕“理论进教材”的精准性展开讨论,建议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梳理,补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身边的实践案例,使教材内容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针对“如何推动理论真正进头脑”这一核心问题,教师们达成多项共识。大家认为,要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演讲、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纳入评价重点,避免“重知识记忆、轻实践运用”的教学误区。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德法教研室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下一步,教研室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结合教师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具体的“三进”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教学改革举措,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德法课程中落地生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