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20   浏览:

经过上一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会之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11月20日在B311召开第二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会,研讨会之前对前一阶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回顾,重点提及学生在课堂互动、作业完成以及知识点理解方面的表现。例如,部分学生在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较为吃力,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全体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备课会,大家共同研讨教学策略,探索教学创新。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琛老师主持。

本次备课针对课程教材的后三章的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研讨。赵晓雨老师在阐述第五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强调要使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道德规范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德在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共交通、社区环境等)中的具体体现与重要性。陈琛老师提出在讲述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时,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讲解法治建设历程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国家认同感,让学生深刻理解法治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讨论社会热点法律事件时,引导学生从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权利义务等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在介绍道德榜样人物时,强调榜样身上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高子涵老师提出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或事,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涨。安雪娇老师提出可以采用小组案例分析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王欢老师则建议引入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或时事热点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与分析中深化对知识点的把握。宋军老师介绍了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资源(如短视频、纪录片等)辅助教学的做法,通过播放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视频片段,如道德模范事迹报道、法治建设纪录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