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坚持立德树人,赋能专业课堂

[发表时间]:2025-09-25 [浏览次数]:

——我院成功举办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专题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近日,交通工程学院在实训楼B409成功举办了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邵菲院长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军教师进行思政指导,参与研讨的还有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贺帅、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机电教研室、汽车教研室及城轨民航教研室的所有教师。本次研讨会旨在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探索具有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在热烈而务实的氛围中进行,围绕如何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何自然有机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聚焦专业特色,深挖思政内涵

会议伊始,副院长张贺帅首先强调了课程思政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乎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和民生福祉,专业课程天然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安全意识、环保理念、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民族自豪感等。关键在于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善于从专业知识点、技术规范、行业发展史、典型案例中提炼育人价值。

分享典型案例,碰撞思想火花

在专题发言和自由讨论环节,多位骨干教师分享了他们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例如:

《汽车概论课程教师分享了如何通过讲解发动机精密制造技术,引申出对“工匠精神”和“质量强国”战略的诠释;在分析底盘系统稳定性时,强调“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师探讨了如何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师则通过设置任务场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师探讨了中国名片-特高压,结合特高压在世界的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参会教师一致认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而是要实现“如盐化水”般的有机融合,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案例引导、实践体验,使思政教育在专业学习的潜移默化中入耳、入脑、入心。

明确未来方向,共绘育人蓝图

院长邵菲对本次思政走进专业的研讨予以肯定,并提出各教研室要加强教师思政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专家对老师们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各门课程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形成协同效应;二是要鼓励教学创新,支持教师开发融入思政元素的活页式教材、工作页、在线资源等。

本次专题研讨会不仅为我院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更明晰了下一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实践,努力将业课堂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为培养德技并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汽车技术技能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