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交通工程学院举办《教师科研的保密责任与义务》专题培训

[发表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教师科研保密意识,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月15日)到来之际,我院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机电教研室吴媛媛老师主讲的《教师科研的保密责任和义务》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结合教学科研实际,系统解析了保密法律法规、科研数据管理及师生保密教育要点,为教师在学术研究与技术合作中筑牢安全防线提供了实践指导。

一、保密意识:科研安全的基石

培训强调,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科研保密工作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交通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高校教师作为科研工作的主体,需时刻警惕日常工作中的潜在泄密风险。科研人员应养成“保密无小事”的思维习惯,从论文投稿前的数据脱敏(尤其涉及智能交通系统算法、自动驾驶技术参数等核心数据)、实验场景拍摄的细节审查(避免泄露关键设备布局或实验环境),到学术会议中的信息把控(审慎处理涉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均需严格遵守保密规范。特别是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参与校企联合攻关时,更要严格执行分级保密制度,确保国家战略科技领域的安全。

二、科研保密:法规与实践并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重点解读了教育科研领域中国家秘密的界定,包括重大科研项目数据、未公开的核心技术成果及校企合作中的敏感信息等。培训提出了科研保密“三防”准则和“四要”原则。

“三防”准则:

1.防数据泄露:科研数据需加密存储,论文发表前须经保密审查;

2.防技术外流:校企合作中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归属;

3.防网络风险:谨慎处理邮件、云平台及社交媒体上的学术信息。

“四要”原则:

1.论文发表前要严格审查,确保不泄露关键技术

2.学术交流时要把握分寸,避免过度披露细节

3.校企合作时要规范流程,签订完备的保密协议

4.日常工作中要提高警惕,防范网络安全隐患

三、校企合作中的保密管理

针对校企联合科研场景,培训强调“责任到人、全程管控”的原则。校企双方需设立保密联络员,对合作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实验数据共享须通过安全渠道传输,并定期开展保密自查。

四、教育赋能:培养师生的保密自觉

教师不仅是保密责任的践行者,更是学生保密意识的教育者。培训呼吁,应将保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在指导学生科研时,强调实验数据的安全管理;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识别网络钓鱼、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与泄密风险。培训特别指出:“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才能营造‘人人知保密、人人护安全’的校园文化。”

值此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学院将持续加强科研保密宣传教育,着力强化全员保密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师生树牢科技安全底线思维,共同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