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教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高职观察】高职院校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的理论根基

    信息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发布日期:2022-11-22 访问量:

    从哲学角度透析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创设,有助于研究者在正确区分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和高职院校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背后的论理之“道”。从哲学角度看,本体论研究世界的本体,认识论研究世界的知识,实践论则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构想理想世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本体认知是进行产业学院创设实践的基础,是对产业学院的“元认知”。本体论和认识论决定实践论,实践论是对产业学院认识论和本体论另一角度的诠释;换言之,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论。基于此,在正确阐释高职院校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相关理论的同时,明晰产业学院的生成逻辑,有助于正确把握产业学院创设多维场域间的复杂性,提升产业学院的适应性和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一、本体论:产业学院创设的本体存在是正确界定产业学院本质

    当前,有关产业学院的相关研究呈现上升趋势,而学者对产业学院的本质研究却相对匮乏,相关研究多是针对产业学院的某一领域而展开,如深化工学结合说、混合结构说等,还有学者指出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有基地说、学院说、实体说、模式说、机构说、平台说、组织说等不科学界定。可见,当前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相关研究尚未有明确的认知和清晰的厘定。而对产业学院的本体认知正是创建产业学院的首要因素,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的本质内驱力在于对产业学院的本体确定。从本体视角看,高职院校高质量产业学院可表述为以下三个维度:第一,高质量的校企共同体是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第二,共享市场资源是产业学院高质量创设的本质;第三,多维价值引领是产业学院高质量创设的目标导向。从组织形态看,产业学院是多维参与的共享性教育组织,其在创建过程中必然孕育多维的价值理念。首先,产业学院实现了职业教育组织办学的专门化和功能化,作为公益性的教育形态实现了学生直接收益、专业直指区域需要等价值;其次,产业学院的创设遵循产业点—产业链—产业面—产业群的发展逻辑,在市场准入的前提下,通过利益“投入、产出”的平衡,实现了多主体利益的整合;最后,在高质量产业学院的创办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通过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等多维主体间文化的融会,建构了扎根产业、面向区域、服务学生、多元共享的特色职业教育文化。总之,高职院校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的本体论是助力产业学院适应性和特色化场域的本质命题,主要回答产业学院“是什么”和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中的“质量”本质问题。

    二、认识论:产业学院创设的本源认识是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知识体系

    与本体论相比,认识论是引导人们正确揭示产业学院的知识问题,以及对产业学院结构和实践模型的探索,是一个涉及探索产业学院本质和实践的哲学问题。从认识论角度看,对产业学院的本源认识是在对产业学院本质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思维体系并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是链接产业学院本体论和实践论的关键,是在对产业学院的本体论认知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建构契合多元共生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的高质量产业学院创设的过程。这一理念包含院校定位、产业学院的育人路径、教学过程等维度。除此之外,产业学院作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探索,其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可被视作以知识、技术等为表征的知识形态的传承、更新、具身、创新过程。从知识产生看,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育人场所,实现了知识间的更迭与建构,作为与产业关联最为密切的办学组织,其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具有引领性。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知识,产业学院的知识具有高质量的产业性和专业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徒制”“产学研创”等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既实现了对传统技术、优秀技术、紧迫性技术等的学习,又实现了对传统技术的“再现代化”。从知识加工角度看,产业学院的创设实现了高职院校和产业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多维参与“共同体”的建构实现了产业链、教育链、专业链和岗位链的有效衔接,同时学校通过和企业共建研究基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升级,最终实现了两者间知识的更新。从知识内化角度看,学生通过产业学院的学习,实现了知识的具身,强化了自身技能,确保了自身所学与岗位知识的有效对接,建构起自我的从业技能和知识基础。从知识创新看,产业学院兼具研究和教育特性。所谓研究是指产业学院中学校和企业通过彼此间的合作实现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教学上,产业学院通过教师队伍的组建,确立“双师型”教师组建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探索形成契合本类型产业学院特色和学生成长需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培养和教育理念的有效创新。一方面,产业学院的创设使政府和学校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多个角度寻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路径,并通过多元参与主体、办学思路等方面近有整合与生成,在探索与推理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理念和具备自身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另一方面,产业学院通过灵活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最终实现为学生个人谋生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的办学目标。总之,产业学院的认识论是在产业学院本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本源认识的过程,侧重于内在的思维过程,需要回答产业学院“能不能”和“行不行”的问题。

    三、实践论:产业学院创设的价值旨归是强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特色性

    实践论是确保事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对本体论、认识论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和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论对认识论和本体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通过对产业学院本体论和认知论的实践,各参与主体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在认知和理论架构上的不足,并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改善。同时,通过对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实践深化了产业学院办学的区域适应性,并依此实现对产业学院办学的特色“场域”建构。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类型地位进行了确证,同时2020年教育部将“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最大的贡献概括为“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最大的突破概括为“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从类型学角度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学科地位、学科定位等进行的新阐释。教育类型学是教育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深化的理论基础,属于方法论范畴,是类型思想之下对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产业学院作为新理念下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式办学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进行两个维度的探索,即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而这两个维度的本质在于强化产业学院的特色性与适应性。从实践论角度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通常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展现了产业学院创设过程中的三大定位:与区域发展的多模态融合、对同行业的领先引领和实现人才培养的跨区域交流。首先,与区域发展的多模态融合。其表现为产业学院创设的本质是指向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建构当地离不开的产业学院。无论是从专业设置还是院校定位看,还是从产业、市场、人力资本等的多模态关系看,产业学院的创设是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人力资本等建构高质量共生关系的过程。区域性的产业学院在助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构建青年学生的技能提升和教育路径,还要构建成人、低技能青年、农民工等为主体的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换言之,对接区域发展需要是产业学院发展的首要目标。其次,对同行业的引领。对产业学院而言,其是围绕某一产业链和相近产业链构建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办学需求,另一方面还应建构与其他专业和产业、院校共生发展的圈层,形成自身的发展生态环境,并积极融入其他相关产业,通过不同产业学院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增值赋能,提升自己的引领地位。最后,实现人才培养的跨区域交流。生态学认为,物种的发展既需要在与同类物种的交换中共享资源,还应在与不同的物种进行资源交换中实现自我生存环境的不断更新。产业学院作为典型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在同行业中引领,还应通过不同行业、区域的交流不断扩充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圈层,实现自我生存环境的不断更新。总之,产业学院的特色和区域适应性来源于区域文化的滋养,生成于产业学院以区域为发展底蕴的实践之内。高质量产业学院的创设,既需要明晰产学院的本质概念,又需要深化育人理念的创新,更应当立足区域资源的办学实践。因此,产业学院在实践论上是通过具体的探索路径来建构自身的办学机制,侧重于形而下的探索,是对产业学院办学“行不行”“如何行”问题的回应。(节选自《现代教育管理》2022年第10期)

    联系方式

    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卧龙路99号
    电话:0311-82280596(卧龙院办) 82286661(卧龙招办) 82286662(卧龙招办)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236号
    电话:85201003(学府综合办) 85201001(学府招办)
    传真:0311-82280615

    新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快手

    视频号

    今日头条

    校园VR

    更多>>

    Copyright 202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2145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