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现代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最是否健康的十项标准:
1.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2.良好的休息习惯,睡眠良好:
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脸不发炎;
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8.头发光洁,无头屑;
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精神。
躯体健康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按照健康内涵的一般理解,躯体健康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日常工作没有疾病和残废,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
2.躯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是其它健康的基础。
3.躯体健康是指人体生理上的健康,要想身体健康就要讲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常锻炼保养身体。
4.所谓躯体健康,是指身体在没有疾病的前提下,还要有生命质量的满意度。
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