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习,本应是一场追求真理、提升自我的旅程。但在现实中,成绩却常常成为衡量学习成果的首要乃至唯一标准。我们不禁要问,成绩真的能等同于学习能力吗?2025年4月22日,传媒学院辩论与演讲协会以此辩题为依据展开了一场思维碰撞、智慧交锋的辩论赛。
此次辩论赛特邀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张楷老师担任观赛评委。张楷老师凭借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为比赛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参赛队伍由传媒学院辩论与演讲协会的4名成员和校级演讲协会的4名成员组成,双方选手皆为各自协会中的精英,在辩论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和丰富的经验。本次活动由传媒学院辩论与演讲协会精心主持策划举办,从赛前筹备到现场组织,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协会成员的用心与专业。

比赛伊始,双方辩手迅速进入状态,开篇立论环节便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路。正方校演讲协会代表队以“成绩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为论点,通过列举大量数据和实例,阐述成绩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成绩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直观反映,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量化评估,良好的成绩往往意味着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反方传媒学院辩论与演讲协会代表队则以“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习能力”展开反击。他们强调,学习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信息获取、分析整合、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而成绩仅仅是对特定知识点的考核结果,无法全面涵盖学习能力的内涵。反方辩手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却拥有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能力同样属于学习能力的范畴。


在随后的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正方辩手凭借犀利的言辞和严谨的逻辑,对反方的观点进行有力回击;反方辩手则以敏捷的思维和巧妙的反驳,化解了正方的攻势。现场观众被辩手们的精彩表现所吸引,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进入了总结陈词阶段。双方四辩对各自的观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升华,再次强调了本方的立场和论据。最终,评委张楷老师对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充分肯定了双方辩手的出色表现,认为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张楷老师也指出了双方在辩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经过评委老师与同学们的投票表决,本次辩论赛的获胜队伍为校演讲协会,最佳辩手由王金楠、形茹音、张亚静、李金潇获得。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张楷老师为获奖队伍和最佳辩手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对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此次传媒学院第二届辩论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学习能力和成绩关系的深入思考。通过这场辩论,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真正的学习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科学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媒学院辩论与演讲协会表示,未来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辩论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推动学院文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