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会计与金融学院专业类学科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质量。10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鲍晓红老师受邀做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研讨会。鲍晓红老师以亲身授课实践经验,给我们讲授了对思政元素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并针对会计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如何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做了经验分享。
鲍老师围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职业理想信念” 为发言的核心主旨。她指出我们要深刻把握三观与职业理想信念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勇于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顺应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工作岗位的新要求。当面对个人与社会利益选择时,要辩证统一的看问题,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利益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在不违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和共赢。在未来走向就业岗位后,强调要坚守职业操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将价值引领融入职业发展全过程,为青年职场人筑牢思想根基,赋能职业成长,构建起 “校园-职场”无缝衔接的思政教育闭环。
丁岩老师针对金融课程专业的特点,向鲍老师请教了思政的范围和涵义。鲍老师指出,从广泛层面上看,思政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贯穿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核心逻辑主线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学生的职业认知、价值选择、行为导向紧密关联的思想内核。从本质来看,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群体基于自身利益形成的关于世界、社会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系统观点,既包含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与阐释,也蕴含对未来发展的理想与追求,而思政教育正是通过系统化、场景化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契合职业成长规律的意识形态体系。
对于曹文书老师提出的专业课融入思政方式,鲍老师以自己的亲身教学经验,提出了思政的融入方法。章节开篇可以以符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基调立题,如树立正确三观、增强爱国主义为目的等,结尾鼓励学生为实现思政理想信念助力行动、添砖加瓦等,中间贯穿部分导入某一典型案例剖析挖掘,从而形成完整的思政融入。
在宋贞老师的提议下,鲍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提升思政意识的方法,如通过观看《求是》杂志、《新闻联播》等方式来提升思政元素的敏感度,并与会计与金融学院的老师通过分享微信群的方式,提供了金融专业课程的思政说课等案例库,为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